Show our past exhibitions.
CharlesEdouard Jeanneret
绘画作品展
绘画 | 设计 | 影像
领略纯粹主义的美学理念
2019.11.15-2019.12.15
OPENING : 2019.11.15. 2 P.M
上海 | 长宁 | NOTHING GALLERY
LE CORBUSIER (CHARLES-
ÉDOUARD JEANNERET)
FRENCH, BORN SWITZERLAND. 1887–1965
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6 October 1887 – 27 August 1965), known as Le Corbusier (UK: lə kor-BEW-zee-ay, US: lə KOR-boo-ZYAY, -SYAY, French: [lə kɔʁbyzje]), was a Swiss-French architect, designer, painter, urban planner, writer, and one of the pioneers of what is now called modern architecture. He was born in Switzerland and became a French citizen in 1930. His career spanned five decades, and he designed buildings in Europe, Japan, India, and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Dedicated to providing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residents of crowded cities, Le Corbusier was influential in urban planning, and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Congrès International d'Architecture Moderne (CIAM). Le Corbusier prepared the master plan for the city of Chandigarh in India, and contributed specific designs for several buildings there, specially the government buildings. On 17 July 2016, seventeen projects by Le Corbusier in seven countries were inscribed in the list of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as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勒·柯布西耶曾在自己的写生本上写道:“绘画是一种痛苦的挣扎,令人恐惧、无情,又看不见,是一种艺术家同自身展开的决斗。挣扎,在内心中进行,而未显露于外表。如果艺术家说出来,他就是在背叛自己。”
对于建筑师来说,艺术最大的魅力是摒弃规则。当拥有足够的理性、逻辑和思想之后,能够先从画布上自由无碍地探索,然后再落实到理论和现实中。
柯布西耶与绘画的联系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1887年,勒·柯布西耶出在瑞法边境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母亲是钢琴教师。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5岁时进入当地的艺术学校进行与钟表制造相关的应用艺术学习,三年后继续修读与装饰艺术有关的课程。
当时大行其道的风格派将颜色抽象提取为红黄蓝三原色,并在建筑和绘画作品中广泛使用。柯布西耶对此并不趋同,而是主张真正意义上的“原色”应该具有自然意义,以及唤起对特定事物联想的功能。比如褐色使人想到砖墙,蓝色使人想到天空,有时也能唤起对大海航行的记忆,此类颜色长期影响人们的生活,深深印入了人们的意识。
在用矿物颜料调制颜色的过程中,柯布西耶兼顾人们日常生活和绘画与建筑的传统,从中选出他的‘原色’,这个原色当然不同于风格派所定义的原色。柯布西耶选出的这些原色,都是长时间影响着人们的颜色,换言之,这些原色也是对纯粹主义绘画主题的补充。
在此,NOTHING GALLERY神秘收藏者的四幅珍贵绘画作品收录其中。
Le Corbusier,Modulor,1956
在二战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用于进行个人探索,在战后则主要帮助设计、支撑他在1946年所提出的伟大概念“模度(Modulor)”。那只代表着人类基本尺度的人形,与他在50年代设计建造的那座著名的“朗香教堂”似乎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
Le Corbusier, La Main Ouverte, 1963.
这只手掌是勒·柯布西耶尤为钟爱的形象,它五指微微张开、手心正面朝外,掌心三条纹路和手指关节显示出力量和态度。它出现在许多幅画中,也出现在1955年在印度昌迪加尔设计建造的政治中心建筑群之中,成为著名的“开掌纪念碑”。甚至这个标识成为柯布西耶基金会的代表LOGO。
Le Corbusier, Portrait , 1960.
在1962年的一次采访中,柯布西耶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将自己看成一个造型艺术家。在创作中,他不去区分绘画、雕塑和建筑——他将其视作一个整体。“从实质上说,我画的画其实是雕塑,”他说道。
Le Corbusier, Taureau XVII?, 1963.
1966年冬天,柯布西耶逝世后的几个月,奥斯陆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柯布西耶的大展,纪念这位重要的建筑师。在展览上,策展人兼建筑师Robert Esdaile在博物馆内部搭建了一个展馆,作为柯布西耶建筑模型、雕塑和绘画的背景。这时候,挪威人才有机会见识到柯布西耶多样的创作。
他擅长用以一种巧妙的独创性来运用新造或原本普通的词语,乐观的认为“未来是玫瑰色的,正如西涅克希望天空所示的那样。”也不止一次提到:“当人们需要找点事来做,图书和绘画便是上帝。”
他安排他的生活,以便将大块的时间用于通过绘画实现纯粹的造型研究,“我很快就可以完全实现我画家的志愿......我围绕这个决定安排其他活动。”尽管在言论中谈到以绘画来充实他的建筑,但前者在他心中有着超然独特的位置,若干年后,他坦言道:“这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欲望,我无法放弃它。”与此表达了他给自己这种表达形式的积极参与所赋予的重要意义。
“我绘画,是一种救赎。”
OK 停住,说得够多了,还是直接过来看吧
参考文献
*勒·柯布西耶书信集
柯布西耶:直角之诗
图片来源:网络